揭阳地方立法十周年|以法之力守文脉!《揭阳古城保护条例》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
来源:南方+ 发布时间:2025-10-17 08:40 浏览次数:83 【字体:

石板路在脚下延展,古民居檐角的灰雕在阳光下泛出温润光泽,焕新的骑楼、开放的非遗展馆、热闹的民俗表演,共同织就了一幅古韵新风交融的城市画卷。



谁能想到,眼前这座充满活力的揭阳古城,几年前还曾面对老城改造与文化保护的两难抉择。


回望2019年5月,揭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揭阳古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揭阳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也是揭阳以法治力量守护城市文脉的重要标志。从那一刻起,揭阳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


立法先行

让古城保护有法可依


揭阳古城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承载地,古城格局保存完整,街巷肌理清晰,汇聚了揭阳学宫、进贤门、黄岐山城隍庙、丁日昌纪念馆等众多历史遗存。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古城也一度面临“修与拆”“保与用”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揭阳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地方立法调研工作。其间,揭阳市人大常委会严谨对待、多方求证,在认真做好听取意见、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揭阳古城内中山路和西马路等传统街区的保护问题和长远规划。据揭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立法的过程中,积极创设了“历史风貌区”这一保护措施,明确赋予并保障了揭阳古城内传统街区的法律地位;同时在条文中对如何保护历史风貌区作出具体规定,为实现揭阳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奠定基础。


经过广泛论证、征求民意,《条例》最终于2019年5月正式出台,对古城的保护范围、修缮管理、文化传承、活化利用等作出系统规定,明确了政府、企业与社会的责任边界。


“《条例》最大的意义在于确立了揭阳古城保护的制度基础,让文化遗产的守护不再仅仅依靠政府推动,而是上升为法治要求。”揭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依法施策

让保护落地有力


条例实施六年来,揭阳市在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以法治为引领、以规划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的工作格局。


在空间格局保护上,揭阳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了《揭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活动。古城传统街巷得以完整保留,“一街一巷皆有故事”的肌理得以延续。


在文物与古建筑修缮上,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条例》要求,坚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推进揭阳学宫、中山街骑楼群、丁日昌纪念馆等重点项目修复。在这座总面积1.25平方公里的千年古邑中,拥有着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活化利用上,揭阳坚持“以用促保”,通过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打造“非遗+文创+旅游”融合样板。榕城馆·进贤尚礼、揭小唐“体彩+咖啡+文创”店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昔日沉寂的街巷重新焕发烟火气。


法律不仅是保护的底线,更是创新的引擎。《条例》实施后,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传统手艺、潮汕饮食、民俗文化得以以现代方式重新演绎,古城保护实现了“文脉延续”与“产业振兴”的双赢。


全民共护

让文化传承深入人心


法治的生命在于执行,也在于共识。揭阳市通过广泛宣传《条例》,让“依法保护古城”成为全民共识。


《条例》实施前,揭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印发了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工作方案,对条例施行前的有关准备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于2019年6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了条例立法的相关情况,着力营造条例实施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随着《条例》实施,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认真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要求,多措并举在社区、学校和企业中开展专题宣讲;组织志愿者团队、文保协会、居民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古城管理,形成“人人是守护人”的生动局面。


如今,揭阳古城居民普遍自觉遵守《条例》,主动维护古城风貌。居民陈阿姨笑着说:“以前邻里装修喜欢乱拆乱改,现在都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大家都爱惜这座古城。”


文脉永续

让千年古城再续辉煌


为进一步推动《条例》能够执行到位,2021年8月25日,揭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巡视利剑”作用,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年来,《条例》的实施带动了地方经济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揭阳古城累计接待游客已突破180万人次。古城保护不再只是“静态的守护”,而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追捧热爱以及对揭阳在地文化的保护传承,2022年1月揭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揭阳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2025年3月1日制定出台《揭阳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我们希望通过法治的力量,让揭阳古城这本厚重的‘城市史书’被更多人阅读。”揭阳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揭阳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推动政府完善《条例》配套制度,建立古城保护数字化管理平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旅活化,共同绘就千年古城的新篇章。


从立法到落实,从保护到焕新,《揭阳古城保护条例》为揭阳留住了一砖一瓦的历史记忆,也让法治成为守护文化根脉、激活城市未来的坚实支撑。


千年古城,在法治阳光下,正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