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安排,5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教科文卫工委和市文广旅游体育局组成调研组,赴普宁市开展英歌保护传承立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市英歌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听取基层对英歌保护传承立法的意见建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在立法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当前普宁英歌队伍发展和保护传承方面的情况,目前仍存在的传承人队伍老龄化、人才短缺、训练设施、资金不足、创新力度急需加强等问题、相关的立法建议。国家、省级、县级英歌传承人分别介绍了目前普宁英歌的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就延续传承英歌不同流派、保护英歌表演程式特色、增强普宁英歌地域标识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开展英歌保护传承立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普宁英歌是普宁市特色民俗文化品牌,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的说法。据史料记载,普宁英歌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闻名,融舞蹈艺术、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表演场面恢宏多变、气势磅礴。2006年,普宁英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普宁英歌火“出圈”,英歌队伍先后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中国旅游艺术节、澳门世界美食节、央视春晚等大型活动中大放异彩,获得莫大的声誉和殊荣。同时多次受邀前往英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英歌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会反响强烈,在国内外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更好促进英歌的保护传承,市人大常委会将英歌保护传承立法纳入2025年立法计划,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长效培训传承机制、完善文化传承链条等内容。下一步,有关部门将严格按照《揭阳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扎实做好调研、起草、论证等工作,着力推动我市英歌保护传承工作迈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擦亮“文明揭阳”名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