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污水治理开出标本兼治“良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记普宁市人大代表陈乔媚
来源:《揭阳人大 》杂志2024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24-09-23 10:04 浏览次数:2416 【字体:

漫步在普宁市大坝镇白坑村,流水淙淙、林田相依、田水共融,宛如诗画般的新农村风貌令人陶醉。这是白坑村通过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绘制出的一幅“农”墨重彩奔赴“百千万工程”的新画卷。作为承担该项目的企业负责人,普宁市人大代表、洛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乔媚,一个土生土长的普宁企业界代表,怀揣着对乡土的深情厚谊,关注思考着如何做好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大文章,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大实践,展示了基层人大代表的实干担当和为民情怀。




情系桑梓  创业守初心


陈乔媚的童年时代在池尾街道钟潭村度过,美丽的莲花山青翠葱郁、清澈的练江水绕村而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雅致清幽的环境,让陈乔媚的童年时光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明媚鲜妍。

“我梦里的小城,不能把锣鼓和英歌分开,更不能把碧波和山峦分开;我梦里的河水,不能把鱼儿和涟漪分开,更不能把练江和绿意分开。”谈起创办环保科技企业的初衷,陈乔媚滔滔不绝:“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在练江边嬉戏玩闹,那时练江清澈澄碧,小孩在江里游泳,妇女在江边洗衣,我用一条毛巾就能网到鱼。一滴水、一条河、一座城,这是我记忆的练江,是我心中的普宁。”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条被普宁人民誉为母亲河的练江,却一度成为广东污染最严重的两条河流之一。特别是近二十年里,流域内纺织、印染、电子拆解等行业发展迅猛,而配套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练江流域污染问题不断加剧。陈乔媚坦言:“后来,我到外面去创业,每次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看到发黑发臭的江水,心情都非常沉重。”于是,一颗遏制水质恶化,让练江恢复往日风华的种子开始在陈乔媚心里萌芽……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党和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让陈乔媚感到环保事业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再加上一次偶然的游玩经历,让陈乔媚心里萌芽的环保种子开始生根、拔节、成长……

“2017年12月,我与做环保工作的朋友到云南大理旅游,本来我对‘苍山雪、洱海月’的毓秀风光非常憧憬,但那时刚好是洱海由于长期污染导致湖水富营养化,出现蓝藻水华的爆发期,我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失望心痛。”谈到这次洱海之旅对自己的触动,陈乔媚心潮澎湃,又深感责任在肩:“旅途中,我联想到练江也由于遭受污染而水质下降的情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家以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许多功课,了解到当时练江流域污染问题正被中央环保督察作为督察重点,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于是我萌生了创办环保科技企业的念头,想着自己能不能为练江水质的改善出一份绵薄之力,让历经沧桑的母亲河重现蓬勃生机与美丽容颜。”


把脉问诊  对症开良方


怀揣着对家乡的满腔情感和对环保事业的热爱,陈乔媚执着地踏上了对环保知识近乎痴迷的学习与研究之旅,并在深入钻研相关政策法规,咨询并走访了众多环保研究与治理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与专家后,联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洛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融合微生物技术、新材料科学、新能源技术等的生态自净技术,为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加低成本、高效益的解决方案。

“我有一个理念,环保就像‘中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长治长效。”如何焕发水的生命力,让污水有自我净化能力,并且治理后的水可循环再利用,更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是陈乔媚创业过程中一直关注的重中之重。

大坝镇白坑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是陈乔媚通过“预处理自净系统+茭白人工湿地种植”模式,让这一理念得到实践的成功案例。“我们这个项目,一方面,通过预处理自净系统,利用特定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生物降解能力,在精确控制的厌氧和好氧环境下进行反应,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结合白坑村生态环境特点,设计茭白人工湿地系统,不仅作为污水深度处理的环节,还通过茭白的种植实现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吸收,达到净化与增收的双重目的。同时,我们还引入物联网智慧生态化系统,对种植基地及水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确保农作物生产可观、源头可溯、质量可控。”陈乔媚介绍道。

据了解,该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该项目,既低投入处理利用了村民生活污水,又盘活了村闲置土地资源,还增加了农民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公司收入,“基地+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让群众畅享治水兴水带来的生态福利,可谓是“一举三得”。陈乔媚饶有兴致地说道:“目前,我们共种植了80亩茭白,包括土地流转等费用在内,总投资仅为135万元。经测算,该项目相较于传统农村污水处理站,可节省财政投入约300万元,且每年节省运营费用约28.7万元,节水约18万吨,带动村集体收益年约7.2万元。”

白坑村项目是陈乔媚尝试的第一个绿色生态农业项目,谈到项目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陈乔媚思绪良多:“当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茭白的销售问题,前期我们收获的茭白主要销往浙江一带,加上运输、保鲜等种种费用,成本比较高;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寻找本地市场,探索与学校、机关食堂等的合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形成一个长效模式。”

另外,由于茭白的种植周期是从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为更好实现全年无休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效益,陈乔媚表示:“接下来,我们会交替种植玉米,与茭白的种植周期形成互补,以更有效地利用尾水资源、增加效益……”


行远自迩  履职显担当


“练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并不只是大人们的事,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在刚刚落成不久的粤东地区首个生态环境全系统科普教育公共空间——普宁练江生态文明展览馆,陈乔媚娓娓生动地为勤建学校的学生们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陈乔媚作为人大代表,积极带动和助力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人大代表赋予我的不只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我经常想,既然组织和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必须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为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作用。”近年来,在全市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绿美生态建设的集体大行动中,陈乔媚响应号召、身体力行,通过参与“认种、认养、认捐”植树活动、参加“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进驻代表联络站收集社情民意等方式,积极为推动中心工作落实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贡献代表智慧和力量。

“在我看来,人大代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今年我认真学习了省、市一些关于‘百千万工程’的会议精神,比如年初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王胜书记提出的‘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持续广泛发动社会参与绿美揭阳行动……’的要求,让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激发了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逐梦而行,步履不停。谈及下一步如何发挥代表作用,更好助力“百千万工程”、绿美揭阳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走深走实,陈乔媚满怀期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打算:一个是作为环保科技企业负责人,继续聚焦改善水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更好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寨母塘生态修复、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等项目融合发展,为守护我市的美好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一个是作为基层人大代表,要更好地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多调查研究、多联系群众,将掌握了解到的民声民情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红利。”


【编辑部后记】推进“百千万工程”,要大抓社会力量参与,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当前,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谋划组织开展“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助推‘百千万工程’”活动,广泛动员代表当好“战斗员、宣传员、监督员”,共同奏好“百千万工程”协奏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揭阳人大》编辑部将持续关注、深度挖掘“百千万工程”主战场上的代表故事,更好展现代表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履职底色……